媒體報導
04.Jul.2019
瀚源生醫獲選加入H. Spectrum與Merck Innovation Lab
默克集團擁有多元業務,主要分成:表面材料(Performance Materials)、醫療健康(Healthcare)與生技化學(Life Science)。從智慧型手機液晶原料,基因體編輯與食安檢測技術,到各大癌症與多發性硬化症藥物,都有這間跨國公司蹤影。
自1989年落地台灣設分公司,默克如今有660名員工,在桃園、新竹、高雄等地設有廠房與生產中心
不只每年15%研發資金,內部也有創新機會
無論看營收、淨利數字,這間全球企業一直有水準以上的競爭力,每年會投入15%經費研發產品,如去年投注了22億歐元(約新台幣772億元)。
(原文:數位時代)
自1989年落地台灣設分公司,默克如今有660名員工,在桃園、新竹、高雄等地設有廠房與生產中心
不只每年15%研發資金,內部也有創新機會
無論看營收、淨利數字,這間全球企業一直有水準以上的競爭力,每年會投入15%經費研發產品,如去年投注了22億歐元(約新台幣772億元)。
如同各大製藥廠與化學公司,默克相當重視產品開發與技術成長,甚至還有企業內部的各式創新計畫,鼓勵全球員工提出構想、組隊,若通過總部審核,除了有經費和六至九個月時間執行計畫,還有機會至各地分公司上班。
但他們從2015年開始,將眼光放到企業以外,看好和新創團隊之間的合作,能讓這間科學公司跑得更快、更遠。 「內部研發當然重要, 可是我們需要從柵欄(fence)往外看,尋找有哪些方式能讓自己更快成功、更快找到對的方向。」 默克集團創新中心負責人麥可‧蓋伯(Micheal Gamber)說。
默克針對液態生物檢體(liquid biopsy )、生醫感測介面(bio sensing interface)、純淨需求(clean need)等三大領域,持續尋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。目前,他們除了在德國總部與中國有加速器計畫,僅在少數地方推出實驗性質的創新專案。第一次和其他企業合作,推出共同孵化器的首站,就選擇了台灣。
6月30日,默克和隸屬鴻海旗下永齡基金會的生醫新創平台H.Spectrum合作正式宣佈計畫啟動,希望能把台灣新創公司帶到國際,並針對寶島產業鏈的強項,增加孵化主題:患者體驗及精準醫學。
「台灣有很好的醫療人才,又有半導體、ICT技術,可以縮短產品開發到臨床的時間,還有什麼能不來這裡的原因?」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強調,這也是他四年多前成立H.Spectrum的理由。
今年共有瀚源生醫、奈捷生技、矽基分子及VSense等四組團隊入選H. Spectrum & Merck Innovation Lab孵化器計畫,可享有實體空間進駐、專家輔導、和對接潛在客戶等資源。重要的是,有機會能獲取到默克德國總部創新中心的三個月「加速門票」。
但他們從2015年開始,將眼光放到企業以外,看好和新創團隊之間的合作,能讓這間科學公司跑得更快、更遠。 「內部研發當然重要, 可是我們需要從柵欄(fence)往外看,尋找有哪些方式能讓自己更快成功、更快找到對的方向。」 默克集團創新中心負責人麥可‧蓋伯(Micheal Gamber)說。
默克針對液態生物檢體(liquid biopsy )、生醫感測介面(bio sensing interface)、純淨需求(clean need)等三大領域,持續尋找有潛力的新創公司。目前,他們除了在德國總部與中國有加速器計畫,僅在少數地方推出實驗性質的創新專案。第一次和其他企業合作,推出共同孵化器的首站,就選擇了台灣。
6月30日,默克和隸屬鴻海旗下永齡基金會的生醫新創平台H.Spectrum合作正式宣佈計畫啟動,希望能把台灣新創公司帶到國際,並針對寶島產業鏈的強項,增加孵化主題:患者體驗及精準醫學。
「台灣有很好的醫療人才,又有半導體、ICT技術,可以縮短產品開發到臨床的時間,還有什麼能不來這裡的原因?」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強調,這也是他四年多前成立H.Spectrum的理由。
今年共有瀚源生醫、奈捷生技、矽基分子及VSense等四組團隊入選H. Spectrum & Merck Innovation Lab孵化器計畫,可享有實體空間進駐、專家輔導、和對接潛在客戶等資源。重要的是,有機會能獲取到默克德國總部創新中心的三個月「加速門票」。

(原文:數位時代)
其他相關訊息
-
媒體報導16.Aug.2023
瀚源獲得第19屆國家新創獎-企業新創組
-
媒體報導07.Oct.2022
瀚源生醫與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Bashir教授的實驗室合作
-
媒體報導23.Aug.2022
董事長接受The Silicon Review訪問